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芬
去年随着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的施行,发起式基金迎来井喷式发展,近一年成立的数量堪比过去五年的成立数量。随着监管政策的推进,未来或将迎来一波新的发起式基金潮。
发起式基金6年发展现状
发起式基金为监管层2012年6月批准推出的创新品种,当时监管层通过了《关于增设发起式基金审核通道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降低了发起式基金募集成立的门槛,募集规模不少于5000万元,募集人数不少于200人时,即可办理基金合同生效备案程序。同时强化了退出机制,要求股东资金、公司自有资金或高管等人自购1000万元以上,并锁定3年;发起份额承诺持有期限届满,发起份额可以自由申请赎回退出。
自此后,发起式基金打开了中小型基金公司发行产品及大型公募发行创新产品的便利。首只发起式基金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于2012年8月10日成立,记者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9日,发起式基金发展近6年来,市场共有391只发起式基金。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一季末,391只发起式基金总规模达6881.68亿元,每只平均规模为17.6亿元。50亿元规模以上的发起式基金有33只,100亿元规模以上的发起式基金17只;其中规模最大的发起式基金为农银汇理金穗3个月,成立于2016年11月7日,一季末规模为820.16亿元。规模2亿元以下的发起式基金达166只,其中规模低于5000万元警界线的发起式基金为91只。
记者统计发现,成立未满3年的发起式基金254只;成立超3年的发起式基金为66只,其中27只规模不足2亿元。不可避免的是,规模未壮大的发起式基金已现清盘案例;2015年12月15日,首例发起式基金国联安中债信用债指数增强型发起式基金清盘。
发起式基金
面临发展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应开放区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基金公司推定制产品全部改为发起式基金申报发行运作;从去年5月起,发起式基金迎来井喷式发展。391只发起式基金中,去年5月及以后成立的发起式基金达183只,一年成立的数量相当于过去五年成立的数量。因为审核的便捷,多数发起式基金渐渐演变为定制型产品。
某知名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发起式”这三个字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新发行的发起式基金多为定制产品的化身。截至5月13日,今年发布产品文件的83只发起式基金里,有56只为定制型基金。该评价人士认为,“发起式”三字应有使用期限,若发起式基金运作已满三年,发起成功了,其产品名称应该删除“发起式”三个字。对于这一提议,记者咨询基金公司相关产品人士,目前并无相关打算。
随着基金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发起式基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周五,本报报道了“自单一持有人份额超30%要求出具承诺函之后,有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单一持有人份额超30%,被告知无法备案成立”。今年年初监管要求,若采用非定制、非发起式基金形式或存在单一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30%的情况,需一并提交承诺函。业内人士表示,单一持有人份额超30%的非发起式基金无法备案成立的话,基金公司或将有更多的新产品转为发起式。